联系我们:
电话:0515-68773808
传真:0515-68773888
邮箱:ndycyjy@163.com
地址:盐城市亭湖区环保大道环保科技城科技众创中心D座
南大环境学院第五批专业硕士入驻盐城培养基地侧记
发布于:2025-09-28 13:50:44
随着高校秋学期开学,南京大学研究生协同培养盐城基地迎来了2024级资源与环境专业11名学生。这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第五批专业硕士步入为期两年的实践教育的开始。为此南大盐城环保院精心设计和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入驻基地教育“第一课”。
组织参观 接受地方与企业文化熏陶
9月24日上午,原先安排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的计划因盐城暴雨水灾临时改为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几乎都是首次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对展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的场景复件和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大家对中国海盐文明的演进史、盐城的盐业发展历程以及“煮海为盐”的文化内涵有了直观印记。这场穿越时空的参观增进了大家对盐城这座“因盐而生”的城市的文化认同,更对盐城人的勤劳与智慧多了一份敬意。
随后,参观人群来到位于研究院产业化基地的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在基地展厅,同学们认真观看介绍视频,仔细参观展厅和陈列的展品,对研究院发展历程,特别是团队建设、科技研发、行业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有了大致的了解。走进环保装备研发、中试、生产车间,考察张全兴院士工作站以及江苏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企业研发实力、高端科创载体和条件一流的检验检测平台,增加了同学们来盐接受实践教育的信心。
开班仪式 感受施教平台的真诚与期盼
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导师代表、南大盐城环保院相关领导、行业导师及2024级专业硕士近30人出席的开班仪式,于24日下午在研究院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会议伊始,同学们逐一作自我介绍,参会人员由彼此陌生转为开始熟悉,会场顿觉增添了几分和谐气氛。南大盐城环保院副院长邢立群致欢迎词。邢立群代表研究院全体员工对新同学来盐接受实践教育表示诚挚的欢迎。致辞中,他回顾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履行南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使命,不断探索新时代创新型工程人才路径取得的成绩,并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弘扬南大精神,争做“沉得下去”的实践者;激发创新潜能,勇做“拿得出来”的创新者;胸怀“国之大者”,善做“看得长远”的担当者。在盐期间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力争学有所得、研有所成。他表示,盐城基地将全力为大家提供成长成才环境。
开班仪式上安排了师生代表发言。江苏国创低碳公司项目部总监、高级工程师王林刚在发言中告诫每位研究生,知识在书内,更在书外,请学会“转换”;机会不会凭空而来,请主动“连接”;答案不止一个。请拥抱“复杂性”。提醒大家要重视实践,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代表江渭感谢南大盐城环保院为他们提供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实践教育平台,表示将尽快融入实践教育氛围,虚心向导师与专家学习和求教,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卓越工程师”。无论是导师代表还是学生代表,他们的表达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最后龙超教授在开班仪式讲话。龙教授指出产教融合培养专业硕士既是一种潮流,又是一项探索,需要学校、平台、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应该在学生成才需求与培养平台发展需求中寻找结合点,同时解决好校内导师、行业导师联合培养过程中同向发力的问题。希望每一位同学珍惜学校创造的平台资源,锤炼真本领,解决真问题,努力成为时代有为青年。
开班仪式上,龙教授受环境学院周庆副院长委托为2025年获批行业导师的代表颁发了履职证书。
集中培训 增加培养模式与基地管理认知
集中培训是新生入驻基地训导班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训第一阶段,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人陈向远以《专硕培养政策的探索之路》为题,对协同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与精准解读。他从模式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创新亮点、实践成效及期待解决的问题五个方面,帮助大家全面了解以“三高”理念、“六双”模式、“三进”路径为核心的培养体系与运行模式,增进了同学们对协同培养模式的认同。
培训第二阶段,研究生工作部副主任张捷与同学们学习基地管理制度,交代日常考勤、各类活动、中期考核与结业考核的要点,并对工作流程与操作细则进行了详细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与掌握。
培训第三阶段为安全培训专场。研究院安全总监刘兆伟为大家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讲座,系统介绍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安全隐患识别与排查,重点强调了水电使用、仪器操作、压力容器及危化品管理等要求,希望大家从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技能,扛起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担当。随后,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并安排行业导师与对应的研究生签订了安全责任状以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
又一批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专业硕士入驻盐城培养基地,说明南大盐城环保院产教融合培育专门人才的模式已得到了多方认同,但探索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任重道远。